厦门新改建智能垃圾屋成效显著:47 座已完工,颜值智能与实用兼具
导读
近日,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传来喜人进展。据海西晨报报道,截至 2025 年 8 月底,厦门今年计划新改建的 50 座生活垃圾分类屋(亭)已顺利完工 4...
近日,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传来喜人进展。据海西晨报报道,截至 2025 年 8 月底,厦门今年计划新改建的 50 座生活垃圾分类屋(亭)已顺利完工 47 座,剩余 3 座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。此次新改建工作严格遵循《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升方案》中 “精细分类、环境美观、便民惠民” 的核心原则,不仅让垃圾屋实现 “颜值”“智能” 双升级,更通过创新服务模式,让垃圾分类融入居民日常生活,成为城市环境治理的亮眼一笔。
从居民实际体验来看,此次新改建的垃圾屋彻底改变了传统垃圾桶 “脏乱差” 的印象。以翔安区安居?浯家公寓为例,该小区居住近 2000 位居民,此前设置的两个垃圾投放点因采用普通垃圾桶,常出现满桶爆桶问题,夏季高温时异味弥漫,大风天气还会导致垃圾桶倾倒,严重影响小区环境。而新建的两座垃圾屋,不仅外观造型与小区景观和谐统一,更搭载了多项实用智能功能:自动感应投放口支持 “挥手即开”,避免居民投放垃圾时手部接触,提升卫生安全;内置的负压臭氧除臭系统和灭蚊消毒装置,从根源上解决了异味与蚊虫困扰,让居民投放垃圾时不再 “掩鼻而过”。
除了硬件设施的升级,厦门市还在垃圾屋配套服务模式上积极创新,探索 “分类 + 科普 + 便民” 的融合路径。在后江社区,白鹭花园一期和二期之间的过街通道被改造为 “垃圾分类主题通道”,通道内设置的 “分类技能大考验” 展板,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拆解垃圾分类要点,更设计 “瓜皮蛙”“塑料鸟”“药丸章鱼” 等生动卡通形象,将抽象的分类标准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内容,把垃圾分类宣传送到居民 “家门口”。此外,希望社区打造的 “梅园里?新希望” 文明园 —— 垃圾分类科普乐园,通过展示各类创意再生作品,让居民在休闲中直观感受垃圾回收利用的价值,进一步提升参与垃圾分类的主动性。